古今中国名人故事精选
导语: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少不了用名人事迹作为作文素材,今天励志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送上老舍、雷锋、孟泰等人的励志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民艺术家老舍
1966年8月2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我国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逝世,终年67岁。1978年6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老舍先生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老舍先生原名舒舍予,北京市人,1899年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老舍先生曾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周总理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为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后来到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1949年应召回国后,老舍先生热情地投入新中国的各项工作,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老舍先生是著名作家。他把一生贡献给了祖国的文学艺术事业。他在创作上积极勤奋,著作丰富。解放前,他写了《骆驼祥子》等许多文学作品,对旧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给了他新的艺术生命,他以高度的创作热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许多文艺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被荣称为“人民艺术家”。
雷锋的故事——人民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新中国十大劳模:孟泰
孟泰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他的事迹为新中国数代人传颂。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人民开始进入大规模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新时期。这年冬天,孟泰带领全家跟随解放军从通化铁厂回到曾经工作过的鞍山钢铁厂。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破坏,鞍钢只剩下一个空壳。望着千疮百孔、七歪八扭的高炉群,孟泰心痛不已,暗下决心要为国家分忧解难。
从此,无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孟泰总是奔波在十里厂区。他冒着严寒,刨冻雪抠备件,迎着臭气,扒废铁堆找原材料。手碰伤了不喊疼,脚冻破了不叫苦。每天泥一把、油一身、汗一脸,拣回一根根铁线、一颗颗螺丝钉、一件件备品。在他的带动下,全厂工人都行动了起来,在短短的数月内,回收了上千种材料,捡回上万个零备件。这些“宝贝疙瘩”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并为恢复生产起了重要的作用。
1964年,孟泰担任了炼铁厂的副厂长。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依然朴实无华,朴素如初,坚持不脱离群众,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其间,他搞了多项技术革新和发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英雄’孟泰”。(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
《人民日报》1999年08月24日第4版
工业战线的老英雄——孟泰
孟泰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
1898年他生于河北丰润县一个贫农家庭。18岁那年,家乡大旱,他只身闯关东,到抚顺栗子沟当工人,后来到鞍山,进了日本人开的制钢所。
1948年2月,党派孟泰参加通化铁厂高炉的修复工作,他带领着伙伴,只用35天就修复了原定80天修复的两座高炉。
1948年底,孟泰回到鞍钢。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央要求鞍钢迅速恢复生产。当时配件奇缺,孟泰领着工人刨开厚厚的冰雪,把埋在地下和废铁堆里的各类器材一件件收集起来。几个月后,大大小小收集了上千种、上万件。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到1949年6月7日,鞍钢炼出第一炉铁水,炼铁厂修复的3座高炉用的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孟泰成为鞍钢人的旗帜,他的名字传遍全国。
1950年8月的一天,4号高炉发生爆炸;孟泰置生死于度外,摸索到炉台上,关上冷却水开关,避免了一起炉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又有一次,3号炉炉皮被烧穿,孟泰冒着烈火用几条浸水的麻袋堵住裂口,化险为夷。孟泰被大家称为“老英雄”。
孟泰也是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的模范。他对高炉上密如蛛网的1000多根冷却水管了如指掌,总结出一套高炉循环水系统维护操作法,被称为“孟泰操作法”。他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可以节约上千吨焦炭。他为配矿槽研制了防暑降温设施,改善了作业环境,同行管他叫“高炉神仙”。
五六十年代,他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
1957年,他担任炼铁厂副厂长;1961年,担任鞍钢工会副主席。1966年“文革”开始后,鞍钢陷于混乱,他在被诬陷、被打倒的逆境中坚持工作,并抱病去北京,向中央反映情况。
1967年6月,中央着手解决鞍钢问题,周总理特邀孟泰赴京。同年9月30日,孟泰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孟泰恢复了名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