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主流观念中,我们往往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读书,否则这辈子可能会“不入流”。

尤其是查理·芒格那句读书名言:“我这辈子遇到的每一个聪明的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广为流传之后,很多人几乎把读书与学习、人生成功划上了等号。

读书=学习或成功,这个公式成立吗?我们只要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这个等式并不成立,很多人即使常年读书也未必活得如意,而很多不读书的人却能侃侃而谈,过得风生水起。

学习需要调动多维度

面对这种反差,你是不是也很困惑,既然大家都说读书好,可是为什么有些人不读书,懂得却比读书的人多,过的比读书的人好呢?

因为,他们的多维度感官得到了刺激和调用。

大多数人都认为学习只是大脑中的思维活动,但实际上,真正的学习除了思维这一个维度外,还包含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所有感知维度。

我们之所以认为思维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因为思维存在于我们的意识范围内,而其他的感知维度则处于我们不易察觉的潜意识范围。

比如,学习孝顺父母这个理念,我们无论在读书时看到多少类似《背影》这样的散文,在观看《你好,李焕英》这样的电影时留下多少感动的泪水,学习效果都不及我们看到父亲出门时扶着爷爷的手,妈妈耐心陪外婆一起看电视这样的情景。

再比如,战胜拖延症,我们无论看多少本关于拖延症的干货类书籍,参加再多战拖打卡小组,都不如我们受到身边行事风格雷厉风行的人的感染。

为什么?因为单纯的看只调用了一个我们能够觉察的思维维度,而身处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接触一些厉害的高人,潜移默化地受到他们的影响,则是用到了多个我们不易觉察的立体的潜意识维度。

同理,那些平时不怎么读书却依然成就很大的人,他们虽然很少通过阅读来进行思维活动,但是他们有机会经历很多大事,见到很多高人。

在那些经历和环境中,他们能看到高人们如何应对复杂的情景,听到高人们切中要害的言论,感受成就一件事的心酸和不易。

具体的表情、声音、动作、情绪、氛围,使他们的各种感官得到了刺激和调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潜意识完成了大量有效信息的输入。

加上我们大脑边缘系统中还有镜像神经元,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模仿身边的人和事,所以那些不读书却经历丰富的人虽然看上去没有正儿八经的学习,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学习了很多。

相比而言,读书这件事,就显得比较单薄。因为单纯的阅读只是调动了思维这一个单一的维度,调动思维能进行高效记忆、分析和推理,会让我们以为自己学了很多,但如果没有具体的实践,没有让其他感官维度都参与进来,这些知识和道理很难被真正运用。

这就是我们“懂了那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

罗尔夫·多贝里在《明智行动的艺术》一书中提到,“知识有两种类型: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和非语言描述的知识,我们往往过度地重视了用语言描述的知识。重要的知识在实践中,请你把对文字的敬畏放到一边,从现在开始停止阅读,做些可能会失败的尝试”。

许多关于学习和实践的书中也都会提到同样的观点,好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类似于阅读或知道这样单一的思维层面,而是要通过实践让潜意识的各个感官参与其中,维度越丰富,学习效果越好。

换句话说,学习的秘密就在于同时调动多维度感官。

从这个角度来看,与高人交谈,在优秀的环境中生活、实践,都是比单纯读书强的学习方式。

为什么古代的山中老人即使大字不识几个,照样活得很有智慧,就是因为他们切实践行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等这样的人生道理。

而我们年轻时读到这些人生道理的时候,往往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觉得它们有道理,但又对它们置之不理,等我们人到中年,人生阅历丰富之后,再次看到或听到这些大道理的时候,却往往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同样一句话,为什么前后的感受差别如此之大呢?就是因为有了这中间几十年的经历的加持。

为什么我们还是要读书?

既然只调用单一思维维度读书,不去实践,还不如不读书,读书的人没有不读书的人懂得多、过得好,那么读书还有意义吗?换句话说,我们还要不要读书了?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为什么呢?

我们刚刚也提到了,不读书的人之所以懂得多是因为他们要么有与高人交流的条件,要么在优秀的环境中生活,从而使他们的多维度感官得到刺激和调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但是我们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条件,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呢?我们大多都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平凡的环境中啊!

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

它能够大限度地帮助我们摆脱现实环境的限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书中经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面对不同的人物和思想、见识丰富的环境与场景,弥补现实环境的不足。

它还帮助我们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我们读书多了,知识丰富了,逻辑清晰了,视野开阔了,就可以为后续的实践和提升储备能量。

后,它还会提高我们对环境的感知度。只要善于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就能比别人看到更多。在同样的环境下,不读书的人只能靠蛮力尝试,读书的人可以靠巧力智取。即使是出门旅行,不读书的人看到美景也只能说:“啊,好美啊”,而读书的人可以应景地说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凭经验生活,前期可以走得很快,很轻松,但后期容易乏力,而知识可以让人厚积薄发。

那些不读书依然很有成就的人,如果读了书,说不定成就会更大呢。

如果我们既能调动多维度感官从现实中学习,又能扎实实践触动自己的道理和知识,还能热爱阅读、善于思考,那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如此看来,即使读书不应被神话,查理·芒格说的话也还是有几分道理。

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一、有些人不读书,懂得还是比读书的人多,是因为他们的多维度感官得到了刺激和调动,调动多维度感官的学习效果比读书时只调动单一思维维度要好;

二、我们身处固定、平凡的环境中,还是要通过多读书拓宽眼界,突破环境限制,当我们通过读书获得的知识与我们的阅历、实践相结合时,我们就会有所成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