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非理性消费”这个话题。
前言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每逢6·18、双十一,总是忍不住去买打折商品,事后又后悔不已?
逛商场时,本来没打算买东西,可导购员几句话就把你说得心动了,于是买了许多几乎没再使用的东西?
旅游时,看上了一个新奇的东西,冲动之下就直接购买了,之后却再也没碰过?
以上这些,都属于非理性消费,也就是买多了,买亏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我们的非理性消费呢?我们又该如何合理消费呢?
中央电视台广告中心市场部主任、心理学博士佘贤君特意研究了人们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而写了一本《触发非理性消费》,这本书深刻剖析了非理性消费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该如何合理消费,接下来我会为大家一一介绍。
非理性消费背后的心理以及商家的营销策略
在书中,作者说人们进行非理性消费时,通常有三种心理:
第一:占便宜。比如在6·18、双十一时,因为商品打折力度大,许多人就会疯狂抢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用“交易效用”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大意是说当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所付出的价格与参考价格之间的差异,如果商品价格比参考价格低,消费者就会感觉自己得到了巨大优惠。
第二:从众消费。它指人们很容易受到他人的观点和行为的影响。比如,我们去买衣服或者吃饭,看到哪一家人多,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那一家要好一点。
第三:顺从消费。它是指个体接受他人的请求,做出别人期望的行为。比如去逛商场,本来没打算买,但导购却建议你试穿一下,之后说你穿上非常帅气或者非常漂亮,你可能就会被夸得心花怒放,进而直接购买。
除此之外,商家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推出不同种类的打折活动,让消费者感到愉悦的同时,他们也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
商家为了让消费者购买更多东西,通常会将其组合起来,让消费者一次买单,比如卖汽车音响和内饰的商家,喜欢把这些东西和跟汽车销售绑在一起。当消费者花30万元买车之后,让其花3000元买汽车内饰就会比较容易。
在消费者完成购买后,商家会送给消费者一些购物券和小礼物,一方面使消费者感到一种额外的惊喜,另一方面又会刺激消费者再次前来消费。
为什么人们会非理性消费?
为什么人们会非理性消费呢?理查德·泰勒认为,人类的大脑不是一个决策整体,而是两种同时存在的自我联合体。
其中一个自我是“短视的冲动者”,也就是只想获得快速、高效的即时满足,它由蜥蜴脑掌管;另一个自我则是“长远的计划者”,这个自我表现得更为理性,由前额皮质控制。
而蜥蜴脑从远古时代就进化出来了,可前额皮质却是现代才进化出来的结构,所以前额皮质与蜥蜴脑根本就是一对完全不匹配的对手。
人的决策就是这两种心理机制互相对抗的过程,许多时候,即使我们在 99% 的情况下是理性的,但剩下 1% 的冲动依然会让那 99% 的谨慎毁于一旦。
举个例子,消费者在看到美味的食物时,蜥蜴脑会启动一系列的神经活动,促使其快速行动,释放刺激冲动的去甲肾上腺素,以及产生快感的多巴胺等,同时蜥蜴脑还会通过调控情绪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理性的前额皮质也会在情绪的影响下放弃对本该有的坚持,转而帮助蜥蜴脑追求即时的满足。
因此,我们很难杜绝非理性消费,毕竟有时候本能会超越一切理性。
我们该如何合理消费?
既然无法杜绝非理性消费,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合理消费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记账和列清单。
生活中,许多人总感叹自己花钱如流水,不知道把钱都花在哪里了。如果我们能把每一笔消费和其用途都记下来,我们就能清晰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消费模式了。
在了解自己的消费模式后,我们就应该反思一下,有哪些钱应该花,哪些钱不应该花,然后把没必要的消费砍掉,并列出自己真正的消费需求,将其写进每个月的消费清单中,这样在进超市或者商场后,拿着清单挨个购买就是了。
其次,我们要学会延迟满足。
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买了没用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在买的那一刻感觉到了满足,买了之后就后悔了,所以我们在决定购买商品前,先将其放入购物车,给自己三天或者一周时间,时间到了再决定是否需要购买。
后我们要学会减少环境刺激、提高支付成本。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解决冲动消费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银行卡冻在冰块里。
意思就是给消费设置门槛或者障碍,比如卸载购物APP、游戏APP、解绑银行卡、取消扫码支付和指纹支付、设置消费额度等等。
要是我们能够做到以上几点,相信我们就会少一些冲动、多一点理性,正确合理的消费,让生活归于简单。
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首先,人们在非理性消费时主要有三种心理,分别是占便宜、从众心理和顺从心理;而商家通常还会采取打折活动、将商品与大宗消费绑在一块、给消费者送购物券和小礼品的方式来促进消费,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其次,人们之所以会非理性消费,主要原因是蜥蜴脑掌管的本能超越了前额皮质掌管的理性;
后,要想合理消费,我们需要学会记账和列清单、延迟满足,减少环境刺激、提高支付成本。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