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七夕”。
前言
一提七夕,或许大多数人脑海中想到的是牛郎和织女。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几乎成为了七夕的代名词。所以,我们把七夕当作是中国情人节。
可当我们重温过去的历史,就会发现,原来牛郎与织女一开始并不是恋人关系,七夕初也不是情人节。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里,真正能称得上情人节的日子应该是元宵,而不是七夕。七夕又叫七巧节,因为古代参与七巧活动的基本都是女生,所以七夕其实更像是女生节。
那七夕是怎样变成今天的情人节,牛郎织女又是何时开始变得相爱 ?如何让七夕这个节日过得有趣呢?
关于这些问题,接下来一起来看。
从星象到爱情传说,七夕是生活的浪漫想象
在我们熟知的牛郎织女故事中,牛郎与织女后化为两颗星星,于每年的七月七日相会一次,以纪念他们伟大的爱情。但从古书的记载来看,牛郎与织女早出现在我们文化中,不是作为恋爱男女的形象,而是星象。
我们的上古神话系统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发展规律,就是古人先看到星星,然后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将这些星星看作是神仙,后面又通过故事创作,把这些神仙变回普通人。
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这样产生的。
在上古时期,牛郎星其实就是指牵牛星,它与银河另一端的织女星遥遥相望。古人有夜观星象的习惯,所以在看到这两颗星星共同闪耀在夜空时,便把它们作为天文观测内容,记录了下来。
后来呢,随着耕田织布这类日常生产活动的发展,古人就希望能够通过祈福,实现风调雨顺、平安生产的愿望。于是,他们按照当时的常规操作,将星星神化,让它们变成是专门管理人间事务的神仙。
因此,牛郎星就成为了谷物神,专门管农作物收成;而织女星则化身为天帝之女桑蚕神,负责织布生产这块。这其实也符合古代男人们下田劳作,女人在家织布的职业分工。
由此可见,早的七夕应该是一个祭拜祈福的日子。可是解决了两颗星星的现实意义后,古人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如何解释这两颗星每年会同时出现呢?
为此,从西汉开始,不同朝代的古人都发挥想象,赋予牛郎与织女两颗星星人的属性,创造属于他们的故事。
从《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短短的两句,到南北朝时期数十字的短篇,再到话本小说戏剧繁盛后完整的故事,牛郎织女历经千年,终于有了自己的爱情篇章,并进一步演化为后来的《天仙配》,流传至今。
原本只是宇宙中两颗普通的星星,却因为生活的融入,逐渐有了情感与温度。每一次想象都是一次创作,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记录。牛郎与织女尚且能被编成爱情童话,我们自己的生活故事当然也更值得用心书写。
正如网上流传的金句,人间烟火味,抚凡人心。过好每天的日子,就是美的生活。
古代七夕叫“乞巧”,不约情人约闺蜜
前面我们知道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变迁,那接着我们来看看作为女生节的七夕,古代人是怎样过的。
七夕,顾名思义,就是七月七日的傍晚或晚上。因此七夕活动也是在晚上举行。
根据记载,七夕节的形成起源于汉代。我们的古代文献中早有记录七夕节活动的就是《西京杂记》。在这本被称为“汉朝人生活实录”的书中,我们能看到汉朝女生在七夕那天,穿七孔针乞巧的活动。
所谓的“乞巧”,指的就是向织女星祈求让自己心灵手巧。古代女生除了养蚕织布,还要穿针引线做衣服等,这些针线活都需要一双巧手才能完成,而织女星所代表的神仙,就是这项技能的高体现,所以七夕也就成为了女生们的“乞巧节”。
到了唐宋时期,七夕作为女生们乞巧的节日,也非常受欢迎。
唐朝时,唐太宗每逢七夕,就会在宫中设宴,让宫女们都参与到乞巧的活动中。后来传到民间,大家也开始效仿,将乞巧变成一个节日固定活动,并且一代流传一代。
而宋朝,由于平常都是实行宵禁,就是晚上不让出门,只有七夕等节日才会放开宵禁。于是女生们便抓住这个机会,约上好闺蜜,一起乞巧、一起逛街。
这么多女生出门的大好时光,古代男生们自然不会错过。他们也开始趁着七夕,出来社交。随着这种男女认识或相约的情节发展,渐渐地,约会也就成了七夕的一个小环节。
所以,从诞生之日起,七夕更像是女生节或者闺蜜节。因为在这一天,女生们终于不用藏在家里,可以结伴出行,可以与闺蜜畅聊,可以体验日常生活中少有的活动。
更重要的是,对于当时的女生来说,不管是向织女求得一双巧手,还是希望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自己对美好爱情的愿望,七夕都是平凡生活中闪耀的星辰。
因为在这个夜晚,她们带着对自己成长的期待,走出了家门,看到了繁华夜火与璀璨星空,并在心中描绘了属于自己的耀眼未来。
或许,这就是节日给我们带来的意义。它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拥有了闪闪发光的一刻。
纷繁多样的七夕习俗,那些年错过的国风体验
我们现在过七夕的方式,主要是情侣们逛街、吃饭、看电影。要知道,如果根据传统节日风俗,七夕这一天的活动其实非常丰富,而且玩法也多种多样。
例如,七夕作为一个节日,其实也有自己的节日食品,巧果就是典型代表。巧果是一种油炸小点心,它有各种花形图案,寓意大家吃完以后都变得灵巧。
此外,由于七月初七正处于盛夏,所以大家也会吃一些瓜果消暑。还有一些地区,会在这一天用新打的粮食做成“新米饭、新面食”来吃,寓意七夕“尝新”。
纵观全国不同地区,七夕的传统习俗都不一样。很多地方根据当地特色与民风,对七夕的一些活动与习惯做出了很多调整。但不管怎样,大家在这一天,都是带着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开心过七夕。
从早期的祭祀,到女生们的乞巧,再到今天为了保护传统文化,而被定义成情人节,七夕的节日含义变迁,记录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人们对生活的向往。
不同阶段,人的期待或许不同。但正得益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七夕才会历经千年,仍然成为我们今天生活中重要的节日。
仪式感能帮助我们直接表达内心情感,节日是让日常生活更有仪式感的好催化剂。在不同的节日里,做不同的事情,我们通过这些时间,使某一天变得不同。在创造回忆的同时,我们也在真切地创造着眼下的幸福。
七夕节,你打算怎么过?
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一个历史演化过程。它早源于古人观察到的两颗星星,然后在古人的想象与故事创作下,逐步成为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
2、七夕在古代并不是情人节,而是“乞巧节”。同时由于参加者多为女生,所以也称为“女生节”。作为古代受欢迎的节日之一,七夕活动是古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节日体验。
3、七夕那天,不同地区的活动风俗都不完全一样。除了经典的乞巧活动,还有各种不同的游戏。当然,七夕也有自己的节庆美食巧果。七夕和所有节日一样,都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