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就人生的例子十个
导读:如果不读书,就像井底之蛙不知外边的天空多辽阔。孩子,多读书吧,读书是知识的积累,是智慧的积累,读书让你有更辽阔的视野,让你有更远大的理想,让你有更充实更快乐的人生。下面是励志故事网小编为你整理的读书成就人生的例子十篇。
故事一: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故事二: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故事三:
张海迪:儿时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行走玩乐更不能上学.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使张海迪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成为一个被世人瞩目敬仰的人!
故事四:
李白,他小时候很贪玩,但是有一次逃学看到一个老婆婆,再磨东西,老婆婆告诉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于是李白要想老婆婆一样,从此爱上了学习。
故事五: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
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哥哥道:“都记住了。
你呢?”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
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
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
哥哥验完他的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
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孔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们尊称他为万事之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好,那就当时的书.《易经》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经常翻阅,由于翻阅次数太多,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几次,孔子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成为名人的.
故事六: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故事七:
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
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
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
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
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
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
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
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
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故事八: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小时候家境贫寒,没钱上学。他却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和他一起放牛的小伙伴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对他说:“我们都是穷人的命,读书有啥用?”他也不辩解,还是勤奋读书,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就向学问高的人请教。后来朱元璋当上明朝的开国皇帝,而那些小时一起放牛的伙伴还在家乡过着贫穷的日子。朱元璋是历朝历代唯一一位平民皇帝,他有着传奇的一生,改变他命运当然是离不开他的勤奋好学。
故事九: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
这样有许多好处:(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
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回忆书中的情节。
他说:“‘文革’期间要是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
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
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
故事十: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一个穷山辟谷的耕读人家。
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定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二、:每日不拘何时,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十二、夜不出门。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做准备的。
咸丰八年(1858年)曾国藩在军务繁忙之际,犹定申、酉、戌、亥四个时辰温旧书,读新书,偿外债(指诗文债、字债),写笔记。
他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善于读书,深得要领,曾说:“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
曾国藩读书注重消化归纳,从而提出自己的精当见解。
他很重视做读书笔记,除经史外,常随手摘记,使得他的读书精深有用。
”曾国藩喜欢读史,曾写成《历代大事记》数卷,以此作为重要的读书方法。
曾国藩的读书特点是:日课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约守,不拘门户;提要钩玄,善于概括;挈长补短,与时变化。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