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观看心得体会

导语:《绿皮书》是一部喜剧、传记类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是一部笑中带泪的温暖人心的作品。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篇绿皮书观看心得体会,希望你们喜欢。

这个图片是绿皮书观看心得体会

篇一:

以前听过一句话“每个女孩,都是自己的女王”,可即使如此,也总会有那么多女孩在对比中感到自卑,甚至感到孤独。没有一个人是天生高贵,也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卑贱;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合群,也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孤独。孤独,其实只是自卑的一个高的境界罢了。绿皮书里有一个人,似乎是认定了自己是孤独的人,一个天生应该孤独的人“我不够白,也不够黑,甚至不够男人”,将自己划为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明明是男人,却又不配是男人。一个人,是要自卑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才能将自己困在如此窄小的一个孤独圈子里生存,更何况是一个天才。

唐·雪利,一个近乎音乐天才的存在。近日也在看《傅雷家书》,本已感叹于傅聪的’令人惊叹的音乐天赋,接近夸张的领悟力,对音乐的极度敏感使傅聪可以在短于常人的时间里完成超出常人的成就。而唐·雪利,据电影里对他的介绍,从3岁便开始演出,14个月内到白宫表演2次,双博士……同样是学艺术,虽然不是一个领域,但我仍然可以感受到这个人是一个在音乐方面的天才。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问题,至少在1962年的美国,尤其是美国南部的致命问题——他是黑人。

在谈这部电影之前,一个必要的功课便是了解背景。在南北战争结束的近100年内,黑白两色人种在美国,尤其是美国南部仍然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我是现代的黄种人,在没有种族歧视的中国,不明白当时由肤色而引起的冲突,但大概和中国古时候的元朝时的分化无异。似乎是在这些社会,总是要有一种人天生被别人踩在脚底,而还有一些人这天生高高在上。电影里头有一个片段,男主人公托尼,一个白人,再向南行的路上因为车子坏了,而只好将车子停在路边修理。而他的老板雪利也下了车,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尽是他的黑人同胞。他望着他们,他们也望着他。一个带着探究,为何一名黑人可以让白人为其服务;一个带着心酸,明明是同类,为何命运殊途。其实那些黑人只不过代表了当时美国的绝大部分的黑人罢了,也许若不是独特的天赋,他也许也是那些人中的一员。我莫名想起一句和这部电影无关的话: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稍稍改了一下,当你凝视别人的心时,别人也在凝视你的心。

一开始看到《绿皮书》很迷茫,不知道故事,只知道这部电影似乎很好看。男主人公托尼是一名有严重种族歧视的白人,他原本是一家夜总会的保镖。但是因为夜总会暂停营业而暂时试去了工作,只好去拜托朋友去找工作。经朋友的介绍,遇见了黑人音乐博士雪利,作为雪利的司机与雪利一起一路向南。在黑人备受白人歧视的美国南部,托尼和雪利更是经历了一系列他们在北方不可能经历的屈辱事件……

想起《唐探1》当中的经典的一场对话,“一张纸怎么立起来?”,折了一折,再立“这样”。一面为阴,一面为阳,暗示着万物皆有两面。而人,更是如此。在托尼和雪利的《绿皮书》之旅中,他们生为白人和黑人,存于底层和富裕阶层,长于大家庭和孑然一身奋斗于世,恰如阴阳、黑白,互为对立,却终融合。俯仰人世,皆是如此,立于人间,晦暗难明,却在沟通、交流中终互相理解,成为挚友。

篇二:

路始于两个人。

一个住在布朗克斯的一个街区,为了家人的生计奔波,烟不离手,油嘴滑舌,是一个活得像黑人一样的白人。

一个住在卡耐基音乐厅楼上,为上流社会的人士演奏,知书达理,举止优雅,是一个活得像白人一样的黑人。

这一路, 像一场修行。

对于唐,在种族歧视并不严重的纽约,他拥有他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他仍毅然前往南部,希望以一己之力去除成见。

每场演奏结束后,台下欣赏的白人便会热情地为他鼓掌,他满面笑容,优雅地起身致谢。但同时他也面对了:侍者弯腰恭敬地为他服务,但也恭敬地禁止了他走向“白人厕所”;在旅社他西装革履,坐在一旁品酒,赌博的黑人发出邀请,遭到拒绝后便嘲讽他“还不是怕把一身好衣服弄脏了”;在西服店他被禁止试穿;在酒吧他被歧视殴打……在台上,他光鲜亮丽,下了台,他什么都不是。他找不到合适的归宿,白人从心底还是瞧不起他,黑人因差距也讥讽他。“我不像个黑人,也不像个白人,那你告诉我,我是什么?”历尽痛苦后,他站上了酒吧的小舞台,敲响了那架不知品牌的钢琴。没有高雅的环境,没有安静的氛围,但唐却笑得很开心。

托尼,尽管生活窘迫,却仍保有白人种族歧视者的傲慢。他拒绝接触黑人使用的东西,会偷偷把来家里干活的黑人用过的杯子扔进垃圾桶。但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他不得不为黑人唐做事。“他高高在上地坐着,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个阿拉伯酋长。”他向妻子这样形容唐。一路相处,一路磨合。托尼在唐的“逼迫”下改变自己。保持语言文明,学会合理处事。“你永远不会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在控制脾气的同时,托尼也要收起自己的偏见。他在信中向妻子表达了他对唐高超音乐技巧的赞美,在唐遇难时总出手相助。在圣诞餐桌上,面对亲戚对唐“黑鬼”的称呼,托尼却阻止了他“别那么叫他”。

“嗨,托尼。”

“嗨,唐,圣诞快乐。”

路终于一个拥抱。

篇三:

《绿皮书》,欢笑中的现实泪点

看了绿皮书,感觉是很好的电影,给我很大的震撼。有一幕,当谢利博士下车的时候,和黑人们对视,两类人无声的交流,谢利博士是幸运的,他从小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虽同为黑人,却有不同的人生,而那些俯身干活的人,却从出生到老估计只有一条出路,没有再多的选择。

还有一幕,当谢利博士对着托尼大声喊道,我不够黑,不够白,不够男人,我是谁?作为黑人,他有着不同于其他黑人的地位,收到优待;作为黑人,白人只是在听他演奏时当成一个消费品,而下了台,他只是一个黑人,我似乎明白了大学时期的一位美籍非洲裔外教听到一个类似于“nigger”的发音会神色大变,那是对种族歧视的恐惧与憎恶。

还有一幕,谢利博士去庄园演奏时,刚开始被热烈欢迎,后来想去洗手间却受到了歧视,被指可以去便易茅厕;要去高级俱乐部演出,受到尊敬却安排去简装间换装,不被允许在高级餐厅用餐。人可以表面上奉承你,欢迎你,喜欢你,而转眼间就表现出歧视你的样子,透露出真实的想法,人与人之间的歧视深矣。

“这世界天才永远都存在,而打破别人的想法需要勇气。”

“世界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迈出第一步。”

《绿皮书》看起来很诙谐幽默,但是它带给我们的触动却不止这么多,仿佛在欢笑中我们体会到了现实,体会到了现实中根深蒂固的偏见,不像我们看到的小树苗那样渺小脆弱,它的下方是盘根错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