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生创业成功案例
导语:随着90后的不断成长,创业大军中也迎来了一批90后创业者,创业行业也因此得到了发展壮大。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个90后女生创业成功案例,希望你们喜欢。
案例一:
从农村到大学,第一年学费是打工赚的
尚晓英,一个从国家级贫困县——洛阳汝阳县农村走出来的女孩儿。1994年出生的她与同龄人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她读高一的时候,父亲在煤矿矿井因公受伤,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因长期劳累积劳成疾。
2013年,尚晓英和姐姐同时考上大学,尚晓英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录取,姐姐考到了郑州航院。为减轻家庭负担,高考完第二天,姐妹俩就到一冰棍儿厂打工,苦干3个月,赚够了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那一年,她17岁。 “上大学了,继续打工挣钱,没想过创业。”在学校,尚晓英是班里的团支书,兼职挣生活费并未给她的学业带去负面影响。活泼开朗的她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加入了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
“因为组织和参加活动,接触了很多校内外的同学,因为做志愿者,积累了很多人脉。”尚晓英说,进入大学后的经历,为她创业奠定了基础,“没有成功失败之分吧,对我来说,任何经历都是宝贵的。”
由打工者到校园代理,挣得第一桶金
大一寒假,尚晓英通过假期工校园兼职代理的介绍,到昆山一家电子厂打工,这次打工经历让她收获很多。大一暑假,头脑灵活的她已经成了假期工校园代理。
“处处留心总没错。”尚晓英自己做过假期工,了解其中的各个流程,用她的话说,因为自己“多操了那么一点儿心”,就从打工者变成了代理,带着同学出去打工。通过与专业劳务公司联络,尚晓英获取了不少可靠的劳务信息。大一暑假和大二寒假,她招募了100多名学生,带他们到昆山、福建的电子厂打工,挣了9万元。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也成了之后创业的启动资金。
除了招募假期工,尚晓英还自己找商家谈兼职,介绍同学去。“其实就是中介吧,这些兼职机会,有的是朋友介绍的,有的是自己跑去谈的,也跟一些兼职平台合作。如果合适,就跟他们签协议。”除了做劳务中介,她还做过旅游、服装租赁等业务,认识了很多商家,积累不少资源。
“创业之前,我做过很多行业的工作,创业初期的合作客户是之前资源的沉淀。”尚晓英说。
业绩不俗,一年就挣了30多万元
去年3月18日,尚晓英和男友注册了公司开始创业。“初的业务就是整合之前涉足的一系列工作。为大学生做好服务,是我们的初衷。”
去年3月底,尚晓英的团队接到了一份英语课程软件推广工作,通过这次合作,又接触到了郑州另外两家做金融类和服务类软件的公司,帮助他们做软件推广。
怎么调动各高校的学生资源?尚晓英有曾经做社团工作的经验,决定联合各高校社团合作。“很多高校社团的经费都比较紧张,我就与他们联合做推广,给他们提供赞助。这也为我们将来在各个高校设立代理点奠定了基础。”
成功完成几个案例后,尚晓英决定把创业团队的主要业务放在地推上。一年过去了,尚晓英带领的创业团队获得了30多万元的净利润。团队核心成员从初她和男友两人发展到10人。公司业务也从初的省内蔓延到了省外。“省内覆盖郑州、洛阳等10大重点城市。郑州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有我们的直属代理。一个校园经理带领的核心团队有四五个人吧。山东、山西、河北、陕西等省份已经入驻团队,现在正筹备在西安建立分公司。”
目标,希望学生、白领都能做推广
“针对不同产品设计不同的方案。”尚晓英说,他们签订一个推广任务协议后,会收集相关信息,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对产品进行定位,针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策划方案。推广过程中,还能带动其他行业的经济。
在为一家服务类软件做推广时,尚晓英想起之前参与过活动的一家可乐公司也要做促销,她就把两个商家对接起来。“推广了软件,也带动了可乐销售,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尚晓英说,一年下来,公司成长了,还帮助了很多在校生自力更生。“每个高校团队的核心成员,基本上都不用再给家人伸手要钱了。”
说起今后的打算,尚晓英说,主要是健全公司制度,搭建好平台,做自己的产品。“正在筹划客户端,预计6月份上线。做一个整合地推资源的平台,招募地推团队入驻,给地推行业提供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
尚晓英说,地推业务做多了,感觉这个行业比较乱,商家推广产品,找不到合适的地推团队,做地推的人员找不到靠谱的商家。未来,她想要做一个全民推广的策略,线上提交任务,线下进行地推。无论是学生还是白领,在学习工作之外,随时可以寻找自己合适的任务,“终的理想是,人人都可以在线上领取任务,做推广。”
案例二:
女研究生毕业摆摊卖烤脑花 称心理有落差
又到一年毕业季,此时,大多数同学除了忙于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外,找到一份好工作也成了迫在眉睫的事。然而,即将从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毕业的研三女生焦昱纬却一点也不慌张,这个出生于1990年的女生,早已谋划好了未来—回到老家河南省洛阳市,摆摊卖重庆烤脑花。
求职不顺她找到商机
前不久,洛阳一家美食机构举办洛阳好吃的美食的评选,经过众多吃货投票,霸道烤脑花成为洛阳“好吃的50家美食”之一。店老板焦昱纬自己也没想到,读了研究生,会从事这一行业,原计划准备毕业后从事广告工作的她,现在打算将烤脑花一直做下去。如今,每天晚上8点到11点,她都会和男朋友赵思一起在洛阳市涧西区牡丹广场南街酒吧外的一个5平方米的小摊卖烤脑花。
2008年,焦昱纬考入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大学毕业,她考上本校的研究生。7年的重庆生活,让她习惯了麻辣味道。烤脑花是她的爱,她称,每隔两三天都要吃一次烤脑花。
2014年5月末,学校课程结束,焦昱纬回到洛阳找工作,不过并不顺利。焦昱纬说,那时候找不到工作心里烦躁,就想吃一口烤脑花来消愁,但是她走遍洛阳却没有发现一家烤脑花店。
她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在洛阳找脑花店的过程可以称得上是由怒到到喜,“开始在洛阳找了半个小时没发现一家,觉得很不爽,可是当把洛阳快找遍还没发现一家时,我心情就变得高兴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于是,她有了在洛阳开烤脑花店的想法。
偷学技术蹭场地摆摊
半月后,她又回到重庆,准备找一家烧烤店的老板拜师学艺,不过却吃到了闭门羹。“烧烤店老板告诉我烤脑花的技术属于商业机密,不外传。”
拜师不成,只有靠自己去摸索。于是焦昱纬每天都要去点一份烤脑花,偷偷观察烤脑花的流程。“脑花烤之前包在锡箔纸里,看不到里面,我就借口看脑花是否新鲜,打开看里面有什么配料。”观察了半月后,焦昱纬回到了洛阳开始做烤脑花,不过烤出来的脑花味道总有一股腥味。“开始以为是脑花不新鲜,后来换了几次还是有腥味,后问了一位厨师才知道,原来脑花在烤之前要将上面的血丝剔除,否则就会有腥味。”解决了这一难题,烤脑花的味道开始变得正宗起来,于是摆摊卖烤脑花被纳入日程。
焦昱纬称,她的摆摊启动资金,只有研二时做兼职挣的6000元钱,她将目光放在了洛阳市涧西区牡丹广场旁的酒吧一条街,因为那里晚上有很多年轻人去消费,而且年轻人爱尝鲜,能够接受麻辣味道的烤脑花。
为了节省资金,焦昱纬不停地找可以让她免费摆摊的酒吧。焦昱纬回忆说,“我告诉他们如果让我在酒吧外摆摊,我的烤脑花一定可以为酒吧带来一些客流量。”终,她找到了一家酒吧。“现在,我平时每天能卖50份脑花,节假日会卖60份,一份烤脑花卖15元,一天的营业额在800元左右。”焦昱纬介绍。
“说不失落是假的”
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院长蔡敏表示,虽然焦昱纬没有选择本专业的工作,但是她的烤脑花店实际上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许多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博士生选择摊煎饼、煮米粉、卖肉夹馍等小吃创业,这种现象值得我们理解和支持。
话虽如此,但看到一起将要研究生毕业的其他同学,找到体面工作,而自己却摆摊挣钱,心里会不会有落差?“说不失落是假的,有时候也曾羡慕找到好工作的同学,毕竟读了十几年书,一份好工作才是好的回报。”焦昱纬说,一开始她都不好意思给亲戚说在烤脑花,怕亲戚嫌她没本事。
“摆摊卖烤脑花虽然看似与读书多少无关,但是书多读一些还是有好处。”她称,广告营销知识和经营息息相关,毕业后她将联系一些电商,在洛阳团购销售烤脑花。
案例三:
她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成功创业,并且连开7家餐饮连锁店,渐渐实现着自己的梦想!预知详情,就随小编一起看下去吧!
我的下一个梦想是每年能在湖南捐建一所希望小学,再就是希望让自己的餐饮店上市长沙80后女孩陈朗31日在拍摄《我的中国梦》时,谈起了自己的梦想。 外形小巧文静,一身随意的休闲装,眼前的陈朗看起来就像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但就是这样一个邻家女孩,用面粉生意开始微创业,6年里连续开办了7家餐饮店,成立了自己的餐饮连锁公司。
今年29岁的陈朗出生在湖南长沙县的农村,因家境贫寒,中专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谈及此事,陈朗就后悔学得太少,所以大的梦想就是在赚到钱后,每年能在湖南贫困的地方捐建希望小学。
陈朗表示,将来每年会拨出一部分公司收入加上员工自愿捐款,用来兴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6年来,陈朗一直在为梦想而奋斗。我书读得少,不想再让孩子们没有书读,希望给他们圆一个lsquo读书梦rsquo。
出于对学习的渴望,多年来,陈朗共参加了200余场讲座,花费近200万元,包括前往澳大利亚和印度。培训中,陈朗的创业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回家后,她一边打理门店一边学习。从经营到管理,从做人到待物,学习改变命运,陈朗一步步走过来。通过培训学习,弥补一些没上大学的遗憾。陈朗说。
目前,陈朗的事业走向鼎盛。她也被《我的中国梦》栏目组邀请讲述自己的梦想,以及追逐梦想路上的实际行动,拍摄完成后将在湖南卫视循环播出。
面对镜头,陈朗显得羞涩。她表示,将会继续参加培训和讲座,并把连锁餐饮逐步推向国内其他城市,用赚来的钱成就自己的中国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