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小故事:武松酒量有多大
武松上景阳冈前,在山脚的小馆子里吃饭喝酒。饭馆有告示,“三碗不过冈”,但是,武松一口气喝了十八碗,喝完后,带着醉意连夜上山,居然打死了一只老虎。
武松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按照人们的理解,碗的尺寸有大概的标准。对于武松使用的碗的大小,我们一般不会认为是现在饭店里那种专门分汤的小碗,电视剧里的道具也强化了人们的这种判断。即使是现在小的碗,一碗装一两酒应该没问题,那么,武松的酒量至少在两斤左右。如果按照普通尺寸的碗,一只碗大概能盛三两酒,武松的酒量就达到五斤多,确实有点吓人。
但是,我们必须考虑一下,武松喝的究竟是什么酒?如果只是啤酒,一连喝下十瓶的也大有人在,算不得什么。当然,武松那个年代不会有啤酒。那么,武松喝的是今天人们喝的白酒吗?如果是白酒,别说五斤,两斤就足以成为酒中豪杰了。
白酒也叫烧酒,有的地方叫“烧刀子”。烧酒出现后,酒具越来越小,以前大口大口地喝酒,变成小口小口地抿酒。从这个现象上判断,武松当年喝的应该不是烧酒。
所谓烧酒,是酿酒技术更新后的产物。蒸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酒精浓度。烧酒、白酒之类高酒精浓度的酒,也被称为“蒸馏酒”。按照今天的标准,即使标明“低度酒”,酒精含量也在三十度以上。在世界范围内,蒸馏酒的浓度高有七十度左右。至于有人喝酒精含量九十度以上的酒,那是找死。
蒸馏酒技术何时在中国出现,目前尚缺乏定论。专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蒸馏酒技术在中国的出现,不会早于元代。普遍意见认为,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把阿拉伯人的蒸馏技术带到中国。2000年,被列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四川成都“水井坊”遗址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给中国的蒸馏酒技术提供了一个考古学上明确的上限——元末明初。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还没有在中国境内发现比它更早的蒸馏酒技术的证据。
我们现在可以下结论说,武松当年连喝十八碗的酒,肯定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白酒。
从《水浒传》小说里的一些细节描写,我们也可以判断,那个年代的人们所喝的酒不是今天的白酒。小时候看《水浒传》,吴用设计劫“生辰纲”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但是,一直有一个疑惑。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等人在炎炎夏日里挑着酒担,坐在树阴下喝酒解渴,挑逗青面兽杨志及其手下,他们终忍不住,上前买酒喝,结果中了圈套。如果那种酒是白酒,怎么可能用来“解渴”?何况还是在“炎炎夏日”里。因此,比较合适的解释是,当时他们喝的酒,应该属于今天称为“酒酿”、“醪糟”之类的东西,充其量是一种简单过滤后的米酒。
北宋时期,人们喝的酒主要是米酒之类的低度浊酒,酒精度数应该在十度左右,甚至更低。景阳冈山脚下的那家小饭店,也许有一点特殊秘诀,能够在没有蒸馏技术的情况下,提高米酒的酒精浓度,这在当时属于技术创新的新产品。
今天,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当地的米酒、老酒之类的地方特产。这些米酒之类的东西都是不采用蒸馏技术的,它们的酒精含量各异,有的就像是甜水,有的浓度较高。而景阳冈的那家小饭店,很可能米酒技术独树一帜,很多不明就里的客人还是按照喝其他米酒的习惯在这里喝酒,结果,醉酒比例相当高,因此,店家不得不提醒各位客官“三碗不过冈”,也算是给自己做一个广告。
武松以前也没喝过这种酒精浓度相对较高的米酒,无所顾忌地按照自己以前的习惯,喝了十八碗。喝过米酒的人知道,米酒醉酒反应比较慢,因此,等武松意识到自己喝得太多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在他的内心,也许根本没想到老虎真的会出现。
我推测,武松喝的酒,酒精浓度也许在十五度左右,高不会超过二十度。如果按每碗三两酒计算,武松的酒量大概是今天六十度的白酒一斤多。当然,这个酒量即使在今天也算相当厉害的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