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知乎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曾经为得了一个“良好”或者是止步于第二名而哭泣,那么很有可能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而在心理学里,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拥有这种特质的人,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都是以高标准去要求自己,力求做到好。即便很出色了,还是会对自己不满意。长久下去,我们就会陷入过度地纠结、焦虑中。那要如何跳出完美的执念,接纳真实的自己呢?

完美主义的含义及特征

我们先来看完美主义的定义,它是指一个人追求完美无瑕,在过程中不断给自己设定高的标准,同时伴随着批判性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担忧。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思维方式。

完美或许能给人带来一些外在动力,但伴随更多的还是无穷无尽的焦虑。你以为只有优秀的人才会掉进完美主义的坑吗?其实,大多数人也会陷入这种误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完美主义者会对自己要求高,甚至觉得别人对自己也有高期待。正如日剧《我们无法成为野兽》中的女主深海晶,每天都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工作能力突出,不管是哪方面的事情,她都能近乎完美的解决,对同事的请求也有求必应。

其实这种严苛的标准,是受极强自尊心的影响。一旦完美主义者发现自己做不好,那么他们就会陷入左思右想的怪圈,滋生出更多自责的情绪。

而事实上,深海晶只不过是为了周围人的眼光在不断忍耐着。她的内心对工作和生活早已疲惫不堪。这也是完美主义者的另一个方面,怕自己做得不完美,会受到周围人的批评和非议。

而这样只会让他们的关注点跑偏,把时间花在讨好上。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这些人就会暗自揣测很久,很容易陷进毫无意义的思考中。精神被严重消耗,只会产生深深的无力感。

我们不难发现,完美主义者一旦把“完美”和“自我价值”划等号时,就会把动力寄托于外界,他们需要得到外界“观众”的见证。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行为是不是“完美”,这样下去只会让自己陷入恶性循环。

完美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被完美主义束缚了手脚,哪怕是准备得很充分了,依然觉得不够好,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执着于完美主义呢?主要取决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因为在完美主义者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从小就对他们要求高。如果有一点做不好,就会被批评,甚至语言冷暴力;还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结果,却忽略了他们内在的感受。

所以,这些孩子长大后只能不断要求自己变“完美”,因为内在的小孩非常渴望能被看见、被爱和被支持,害怕一旦停下就会被批评或者抛弃。同时,这样失衡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被他们带到工作中,就会吹毛求疵,在细节上反复斟酌,却忽略了主次轻重。

另一方面是自我怀疑。完美主义者会拿从小接受的教育观念为标准来审视自己,当发现自己不符合这一准则的时候,就会产生疑惑。而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人,往往是小时候很乖、成绩很好、父母口中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在这种条件下塑造出来的“完美小孩”几乎是为了迎合外界的评价,去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

但长期压抑真实的自我,会让这些完美小孩在长大后,出现无法正确面对挫败的表现。打个比方,你所在的工作团队,当其他的同事更出色时,自然会受到上司的表扬。那这个时候,习惯性得到称赞的你会感觉到很失落,会在内心不断纠结,为什么自己不是被表扬的那个,脑海中就不断闪过“从小到大,我就没有输过”的想法。这种完美主义只会让人变得偏执。

可见,完美主义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而它带给我们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只有从源头认识到问题所在,我们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如何打破完美的执念,接受真实的自己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要接纳真实的自己,承认它所有丑陋、青涩的部分,坦率地活着。” 其实又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呢?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少些内耗跟焦虑,才能真正地学会享受人生。具体该怎么做呢?不妨参考这四个秘诀。

第一,我们可以应允自己有犯错的机会。因为错误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契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洞察到自身的弱点,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内心的感受,体验活在当下的感觉。

打个比方,今天心情不好你没有健康饮食,而是吃了垃圾食品。还有因为加班,导致没有完成背诵单词的计划。其实关于这些,你不需要自责。恰恰是这些犯错,才让你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自己。从错误中获得经验,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第二,我们得学会轻重缓急,学会取舍。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大大小小的事情,我们无法全部完成,更不可能每件事都完成得完美。

举个例子,现在摆在你面前有三件事:做身体护理、孩子下午两点的家长会、心仪工作的邀约。这时我们就要主动做出选择,哪件事是今天必须要做的,那些事是不紧急的。像给孩子开家长会和喜欢工作的邀约是当天必须要做好的。而身体护理可以改天。如果今天全部完成,只会透支自己。

其实,你在理清事件时,就会真正意识到自身能力是有限的,才不会盲目地追求完成所有事,而是把精力花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

第三,我们要学着打破黑白的界限。完美主义者常常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标准去判断事情,这就是所谓的“非黑即白”。一旦顾虑的方面太多,就会给自己设置很多条条框框,这样反而会阻碍你前行的步伐。

我们可以尝试打破内心顽固的标准,抛弃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模式,可以试着先完成再完美。比如第一次跑步,刚开始不要给自己定十公里的目标,要先跑出去。设定一个能做到的目标,才有了下一步的行动,如此,才能接近更好的自己。

第四,我们得学会奖励自己、表扬自己。这是我们的人生功课,表扬自己意味着自我肯定,你就会不断地去强化、凸显和反复确认自我力量,感受到存在和重要,从而提升价值感。

我们继续拿上面的锻炼来说,当你坚持不间断跑3公里的时候,这时你可以给自己一个奖励,买个种草很久的耳机或运动鞋。每前进一小步,都要大方地激励自己,这样做事才会充满动力,改变才会持续发生,更容易感知到成就感。

只有学着给内心松绑,你才会摈弃完美主义,适当降低自我要求,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毕竟,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态。只有跳出完美主义的禁锢,你才会敞开心扉去拥抱变化,重新认识崭新的自我,这样的改变才有意义。

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1、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它的特征就是一个人追求完美无瑕,在过程中不断给自己设定高的标准,同时伴随着批判性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担忧。

2、完美主义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原生家庭原因及自我怀疑两种。

3、完美主义不利于我们成长。所以,为了突破这种心里障碍,我们要接纳真实的自己,允许犯错,努力打破黑白的界限,分清轻重缓急,学会奖励和表扬自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