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说到时间和金钱的取舍问题,常见的几大时间陷阱,经常会让人们陷入时间匮乏的状态。想要避免付出昂贵的代价,就要掌握发掘时间和购买时间的相关技巧。
人们常说时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其实,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时间也能代表金钱。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如果能够建立“时间价值”的概念,把自己的时间换算成金钱,便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这一节,我们就来聊一聊,获得“时间价值”的秘诀。
发掘时间
想要实现时间的大价值,首先你要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才能对症下药。
在书中,作者把人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摩根型的人。这类人重视金钱胜于重视时间,他们生活的核心是金钱和效率,心甘情愿为赚取更多的金钱而牺牲时间。
比如,他们之中有的人宁愿加班也不愿意待在家里;为了离工作地近一些,甚至与怀孕的妻子住在不同的地方;从来不锻炼身体,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工作。
另一类是泰勒型的人,比起金钱,这类人更重视时间,他们会愿意为争取更多的时间而牺牲金钱。
比如,他们中的一些人宁愿花许多钱马上购买某种商品,也不愿多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搜索划算的价格;会为了不把时间浪费在堵车上,而选择支付城里昂贵的房租,步行或骑车上班;出门聚会让朋友们争论去哪里、做什么,自己只管出席。
可能你的行为并没有上面说的那么夸张,但你的生活状态及思想意识也足够让你理清楚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类人。
我们并不是要去评判这两类人的好坏,而是让你了解自己的默认设置,有的放矢地去进行改变。无论你偏向于哪一类人,都要朝着泰勒型靠近,因为,那些实现财富和幸福双收的人,都是这样做的。
那么,具体要做什么改变呢?
首先,你需要对自己使用时间的决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要看这样使用时间值不值得。你可以尝试记录自己的时间,留心自己对每个活动的感受——这个活动是否能制造效益?或者令人感到愉悦?又或者意义深远?
比如,陪伴孩子成长有时会觉得烦躁,但获得的满足感不言而喻,而窝在沙发里刷短视频,虽然很安逸,却没什么人生意义。
将自己的活动轨迹记录下来,然后认真思考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无效的。对于那些让自己感到压力和不悦的活动,要想办法去减少它们所占用的时间,将精力用在积累有效、愉快或有意义的体验上。
想要获得“时间价值”,就要善于发掘时间,有意识地在能为自己带来快乐的活动上多花些时间,同时,在给自己造成痛苦的事物上少花些时间。
书中提到了几种将“让人感到时间匮乏”的活动转化为“带来时间富裕感”的活动的方法:第一种是转化糟糕时间,简单地说,就是剔除一些不必要花费精力的事情,比如,取消赴会的承诺、在休息日关闭手机等,将自己不喜欢的时间划定出来并加以改善。
第二种是放大快乐时间,也就是通过丰富积极体验的方式让自己充分享受“时间价值”。比如,作者很喜欢阅读和听音乐,她就会用这两种方式来填满自己的休闲时光。你会发现,即使只花几分钟去享受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也将受益匪浅。
第三种是巧用工作时间,即让自己获得一些可灵活支配的时间来改善当下的工作状态。比如,你可以跟老板申请协调工作时间,用带薪假期等休息时间来调整精神面貌,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第四种是练习正确使用休闲时间,这一点就很好理解了。比如,不把空闲时间花费在浏览网络段子和四处闲逛上,多参加社交、锻炼等诸如此类积极的休闲活动。
即便日常的时间匮乏,你也能通过这些点滴改变找回自己的时间财富。
购买时间
“发掘时间”比较简单易操作,但对于获得“时间价值”来说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用“购买时间”来进行辅助,真正实现“时间价值”。说白了,就是靠花钱来消除时间匮乏所带来的消极体验。
美国作家凯文•克鲁斯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叫鲍勃的程序员,年年获得公司“佳程序员”的称号,奇怪的是从没有人见他写过代码,他大部分的上班时间都用在休闲享受上。直到有一天,同事们发现了他的秘密。原来,这位聪明的“程序员”把自己的任务外包给远在沈阳的一家软件公司,他只需付给沈阳程序员一点报酬便能获得公司的高薪和愉快的时光,这稳赚不赔的生意就是他用购买时间的方式赢得的。
我们并非在提倡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只是想告诉大家,为了增加“时间财富”,所需要的金钱或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
比如,你可以雇佣厨师来避免自己在准备餐食上所花费的时间;可以将办公室设在距离合伙人近些的地方以便消减旅费;还可以购买高端的会议和协作软件来使工作变得高效。
作者曾算过这样一笔账,她用打车的方式来代替自己开车上下班,避免浪费通勤拥堵的时间。看上去每月要花费600美元的拼车费,实际上只比之前花在租车费、停车费上的500美元多了100美元。而她收获的是每个月15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她完全可以用这15个小时读书、听音乐,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许还能创造更多的获利机会。
总而言之,不要忽略自己所能购买到的时间,它的价值远比你预估得大。当你因时间匮乏而承受的压力和不良情绪逐渐被缓解,你就会深刻地体会到:这钱花得值!
用幸福指数衡量时间
可能有些人会说,手里的金钱有限,不知道该购买哪些时间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这需要我们学会衡量时间价值,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
有这么一道选择题:在为一位同事付出了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后,对方给了你两张你喜欢的乐队演唱会的门票。可你手里已经有了同样时间段另外一场演唱会的门票,那是你为另一位同事付出了1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换来的,这个演唱会也很精彩,你会做何选择呢?
大部分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乐队吧,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把条件换一下,这两张门票不是用你投入的工作时间换来的,而是你自己掏钱买的,后者的价钱是前者的三倍,你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吗?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价格贵的演唱会吧。
在第一种场景中付出的是时间,而在第二种场景中付出的是金钱,相对于损失的时间来说,人们对于损失的金钱更敏感,所以人们会去选择价格高的演唱会。可15个小时的时间显然比5个小时多得多,却被大家忽略了,这是因为我们对“时间价值”完全没有概念。
针对这一现象,作者提出,用“幸福币”对“时间价值”进行衡量,帮助人们理解和关心自己的时间财富,以便今后多做时间富裕型决策。
什么是“幸福币”?它不是真正的金钱,而是与收获的幸福相等的收入。作者以一组有代表性的职场人员作为样本,分析他们在积极利用时间的方式中所获得的体验感,通过受访者的回答进行一系列统计,对比收入对幸福的影响和时间决策对幸福的影响,后用“幸福币”衡量人们从时间富裕型活动中获得的幸福感。
比如,花更多的时间品味美食值“3600幸福币”,进行外包任务值“1.8万幸福币”,去度假值“4400幸福币”,而追求实惠会减少“3300幸福币”等。当把我们日常的活动进行量化后,你就会很清晰地看到时间的价值,主动去改变现状了。
好啦,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当你认真思考平时使用时间的方式后,就可以用发掘时间、购买时间以及重新定义时间的方式来放大积极体验,摒弃消极体验了。幸福就在那里,等着你去收获,你所要做的,就是养成用网捕捞幸福的习惯。
下一讲我们将要聊的是,如何让时间富裕起来。我们下一节再见!
评论(0)